目前分類:禪宗公案 (1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丹霞老和尚在一個寒冷的冬夜將寺廟內的佛像拿來燃燒取暖。

  • 「丹霞,你怎麼可以把神像拿來燒,這可是佛祖的神像啊!你真是太可惡了,你將佛祖的教誨放到哪裡去了?」另外一個老和尚發現丹霞老和尚的行徑,不禁破口大罵。 「我想看看這樣能不能燒出舍利子來。」

  • 「你真的瘋了。這樣怎麼可以燒出舍利子來呢,你燒他個八天八夜也不可能。」「喔,難怪我一個子兒都看不見,既然如此,另外那幾尊佛像也拿來燒一燒吧。」

  • 「佛經上並沒有談到我們要如何敬拜佛像,佛的道理是存在人心中,雖然我的眼中沒有佛,但是我的心中有佛啊,你又何必這麼介意我把佛像燒了來取暖呢?」


  • 老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契仲是日本明治時代的禪宗大師。一天新任京都總督首次拜訪他,侍者送上寫有『京都總督北垣』的名片,他看了說:「我跟這個傢伙沒有瓜葛,不想見他!」

  • 侍者送還了名片。北垣說:「那是我的錯。」隨用筆將『京都總督』四個字抹掉。

  • 大師看了抹掉頭銜的名片以後說:「噢,是北垣啊,我要見這個傢伙!」

  • 不一會兒,禪堂裡對坐了兩個促膝談心的老朋友——沒有『總督』也沒有『主管』……


  • 老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  默仙禪師像吝嗇的 夫人化緣,夫人一聽到默仙禪師的來意,馬上回絕默仙禪師的請求。默仙禪師並不覺得生氣,只是問他:「你看看我的手,」默仙禪師握起拳頭說:「如果我的手從我出生到老死都是這樣,你認為會是什麼?」「是個殘障。」 夫人回答。

  • 「那麼如果我的手從出生到老死都是這樣呢?」默仙禪師張開手掌說。「也是個可憐的殘障。」

  • 「那就對了,世間萬物都有兩面,有黑有白、有甜有鹹,如果只堅持選擇一邊,那就永遠無法領略另一邊的滋味。你若是能了解我所說的,你就會變成一個愉快的有錢人。」默仙禪師說完,便向 夫人辭別。


  • 老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  道謙禪師與好友宗圓結伴參訪行腳,途中宗圓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困,因此幾次三番的鬧著要回去。

  • 道謙就安慰著說:「我們已發心出來參學,而且也走了這麼遠的路,現在半途放棄回去,實在可惜。這樣吧,從現在起,一路上如果可以替你做的事,我一定為你代勞,但只有五件事我幫不上忙。」

  • 宗圓問道:「那五件事呢?」道謙非常自然的說道:「穿衣、吃飯、屙屎、撒尿、走路。」道謙的話,宗圓終於言下大悟,從此再也不敢說辛苦了。

  • 諺語說:「黃金隨著潮水流來,你也應該早起把它撈起來!」世間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,萬丈高樓從地起,萬里路程一步始,生死煩惱,別人絲毫不能代替分毫,一切都要靠自己啊!


  • 老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  百丈禪師升堂講法完畢後,眾僧皆已退,獨有一老者站著不走,禪師便問其原因。

  • 老者回答︰「我現在是一隻野狐,並非人類。因在很久以前曾在百丈山修行,當時一位學問僧問我︰『大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嗎?』我回答︰『不落因果。』因此後來便落入畜牲道五百年,至今仍身為狐身,因慕大師修為,特請大師開示。」

  • 百丈禪師默許了。 於是老者合掌問道︰「大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嗎?」 禪師回答︰「不昧因果。」

  • 老者當下大悟,行禮告退。次日,禪師在後山巖洞中發現一狐身,便用往生之禮葬了。

  •  

    老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  • 百丈禪師常常與學生們一起勞動,鋤草、砍柴、掃地無所不作,直到八十高齡仍然勞作不休。

    • 學生們見他年紀大了,不堪勞作,勸他休息他又不肯,想了個法子把他的所有工具都藏了起來。

    • 這位大師當日沒有工作,也就沒有吃飯,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如此。

    • 學生們無法可施,只好把工具放回了原處。這位大師又工作了,同時也開始吃東西。學生們問他為什麼這樣,他說: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。」


    老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老師楊岐問守端小禪師:「守端,你以前還跟誰學過佛道?」

    「我的第一位老師是茶陵郁和尚。」「聽說他有一次在過橋時不小心掉到溪裡,他還為這件事寫了一首詩。」

  • 「我還記得這首詩的內容。『我有明珠一顆,久被塵勞關鎖;今朝塵盡光生,照破山河萬朵』。」「哈哈哈,哎呀,笑死我了。」老禪師開心的捧腹大笑,守端則被老禪師的舉動嚇了一跳。

  • 「奇怪,這又不是笑話,老禪師為什麼笑的這麼開心?」守端左思右想,一夜都沒睡。

  • 隔天一大早,守端帶著兩個黑眼圈來找老禪師問個究竟。「老禪師,為什麼你聽到我唸那首詩之後會笑的那麼開心?」「你還記得前幾天來我們寺廟表演雜技的小丑嗎?」「記得啊。」

  • 老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  世尊問:「各位弟子,你們覺得人生究竟有多長呢?」

  • 年紀最小小師弟搶著說:「我知道,人的一生共有五十年。」「不對!」世尊搖搖手說。

  • 資歷最深的大師兄說:「我覺得是四十年。」 「三十年!」「不對不對,你們說的都不是正確答案。」

  • 「那麼世尊,你說人生到底有多長呢?」

  • 世尊先安靜的看著大家,然後說:「人生就在這一呼一吸間呀!我們不能一直活在過去,也不可以夢想未來而忘了現在。要記住及時把握現在。」

  • 老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  在中國佛教史上,道教的道士和佛教的出家法師,時常辯論、鬥法。

  • 有一個道士向法印禪師說道:「你們佛教怎麼樣也比不上我們的道教,因佛教最高的境界是『一心』,是『一乘』,是『一真法界』,『一佛一如來』,也是 『一』,而我們道教講什麼東西都是『二』,可以說,『二』勝過你們的『一』,比方『乾坤』、『陰陽』,這都是『二』,實在說,『二』要比你們『一』高明。」

  • 法印禪師聽後,像是不解的問道:「真的嗎?你們的『二』真能勝過『一』嗎?」

  • 道士:「祇要你說『一』,我就能『二』,一定能勝過你們。」

  • 法印禪師就蹺起了一條腿來,慢慢的說道:「我現在豎起了一條腿,你能把兩條腿蹺起來嗎?」

  • 老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玄覺從小接觸佛教經典,尤其精通天台宗的法門,有一次他偶然讀了《維摩詰經》,對裡頭闡述的禪理有深刻的體悟。這時正好遇上曹溪來的玄策,兩人相談甚歡,他發現佛理和禪學十分相近,希望找人印證一下所學,玄策建議他去找惠能,玄覺便決定到曹溪參拜惠能。

  • 玄覺第一次見到惠能,竟然繞著他走了三圈,並震動一下手上的錫杖。惠能說:「出家人應該具備三千種威儀,八萬種戒條。你從哪裡來,為什麼這麼狂妄自大?」

  • 玄覺回答說:「人的生死只在一瞬之間,萬物變化太大了,我管不了那麼多了。」惠能說:「你為什麼不尋求無生的道理,來解脫無常給你的煩惱呢?」

  • 玄覺回答說:「大道本來就是無生無滅的,了悟與否也沒有快慢可言。」惠能拊掌大笑說:「你說的真是太好了。」

  • 玄覺這時才按照禮儀參拜惠能,不久,便向惠能告別。這時,惠能叫住他:「這麼快就要走了?」

  • 老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  蘇東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職,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,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禪師,經常談禪論道。一日,自覺修持有得,撰詩一首,派遣書僮過江,送給佛印禪師印證,詩云:
   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
    八風吹不動 端坐紫金蓮

    • 禪師從書僮手中接看之後,拿筆批了兩個字,就叫書僮帶回去。蘇東坡以為禪師一定會讚賞自己修行參禪的境界,急忙打開禪師之批示,一看,只見上面寫著「放屁」兩個字,不禁無名火起,於是乘船過江找禪師理論。

    老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  有一位雲水僧聽人傳說無相禪師禪道高妙,想和其辯論禪法,適逢禪師外出,侍者沙彌出來接待,道:「禪師不在,有事我可以代勞。」雲水僧道:「你年紀太小不行。」

  • 侍者沙彌道:「年齡雖小,智慧不小喔!」雲水僧一聽,覺得還不錯,使用手指比了個小圈圈,向前一指。侍者攤開雙手,劃了個大圓圈,雲水僧伸出一根指頭,侍者伸出五根指頭。雲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,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。

  • 雲水僧誠惶誠恐地跪了下來,頂禮三拜,掉頭就走。雲水僧心裏想:我用手比了個小圈圈,向前一指,是想問他,你胸量有多大?他攤開雙手,劃了個大圈,說有大海那麼大。我又伸出一指問他自身如何?他伸出五指說受持五戒。我再伸出三指問他三界如何?他指指眼睛說三界就在眼裏。一個侍者尚且這麼高明,不知無相禪師的修行有多深,想想還是走為上策。

  • 後來,無相禪師回來,侍者就報告了上述的經過,道:「報告師父!不知為什麼,那位雲水僧知道我俗家是賣餅的,他用手比個小圈圈說,你家的餅只這麼一點大。我即攤開雙手說,有這麼大呢!他伸出一指說,一個一文錢嗎?我伸出五指說五文錢才能買一個。他又伸出三指說,三文錢可以嗎?我想太沒良心了,便比了眼睛,怪他不認識貨,不想,他卻嚇得逃走了!」

  • 無相禪師聽後,說道:「一切皆法也,一切皆禪也!侍者,你會嗎?」 侍者茫然,不知為對。

  • 老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  • 平常心是道

    • 有一天,趙州請教南泉「什麼是道」,南泉回答:「平常心是道」,趙州不解其意,繼續問之:「有目標可以遵循嗎?」南泉回答:「如果你有目標就會產生偏差。」

    • 趙州質疑地問:「沒有了目標會封閉所有的意念,怎麼看得到『道』呢?」普願南泉以馬祖道一的主張「平常心是道」來回覆趙州的提問,他說「道」不在知或不知的問題上打轉,因為知或不知都已經著了「物相」,知的相是妄覺,不知的相是麻木(註:這裡的『知』與『不知』是回應趙州問的『目標』,目標與知或不知都是物相的一種),而所謂的「平常心是道」是說在簡單樸實的日常生活中,體認到生命的真相,亦即馬祖禪風「不離生活的禪」之意。

    • 後來,有人請教趙州「什麼是道」時,趙州便請他去吃茶,道和茶有何相干呢?吃茶在禪院裡是件極為平常簡單不過的事情,不管什麼人來拜訪我趙州,我不分貴賤,都請他吃茶,來這裡的人就是以平常心來過生活,該吃飯就吃飯,該吃茶就吃茶,該睡覺就睡覺,如常的生活就是道,所以說,「茶」就是「道」。這則以茶喻道的公案就是著名的「吃茶去」,因而趙州也有「趙州茶」之稱。


    老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